內容審查

為什麼域名被封鎖後進行301跳轉無效?

#

前言 #

在互聯網運營中,域名被封鎖是一種常見卻令人頭疼的現象,許多網站因政策或內容原因而遭到屏蔽。當一個網站或域名因違反某些法規或政策而被政府相關部門封鎖時,這往往涉及更深層次的技術和管理層面。網絡監管措施並非僅僅是簡單地阻止對某個IP地址的訪問,還包括對域名解析的控制等多種手段。

站長們常常嘗試透過301跳轉(永久重定向)將流量導向一個未被封鎖的新域名,以期恢復訪問。然而,不少人發現,即便設置了301跳轉,用戶依然無法正常訪問網站,甚至新域名也很快被封禁。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原因在於,301跳轉本質上是Web伺服器向瀏覽器發送的一個HTTP回應碼,指示瀏覽器訪問指定的新URL,但這無法改變網絡監管措施對域名的屏蔽狀態。

一、域名被封鎖的本質是什麼? #

要理解為何301跳轉無效,首先需要明白域名被封鎖的原理。GFW(防火長城)是一個複雜的網絡審查系統,透過多種技術手段屏蔽特定網站,包括IP封鎖、DNS污染和關鍵詞過濾等。當一個域名被封鎖時,用戶在訪問該域名時可能會遇到「無法連接」或「網頁無法開啟」的提示。

  • IP封鎖:GFW可能直接屏蔽與域名相關聯的伺服器IP地址。
  • DNS污染:用戶的DNS請求受到干擾,返回錯誤的IP地址,導致無法解析至正確的伺服器。
  • 內容審查:若網站內容觸發敏感關鍵詞,也可能被動態封鎖。

被封鎖的域名本質上被GFW標記為「不可訪問」,而這種標記往往伴隨著多種技術層面的限制。

二、301跳轉的工作原理 #

301跳轉是一種HTTP狀態碼,表示「永久重定向」。當用戶或搜索引擎訪問某個URL時,伺服器會返回301狀態碼,並告知客戶端(瀏覽器或爬蟲)目標資源已永久遷移至新的URL。

  • 用戶體驗:瀏覽器會自動跳轉至新地址,用戶通常無需察覺。
  • SEO效果:搜索引擎會將舊域名的權重部分轉移至新域名。

在正常情況下,301跳轉是網站遷移或更換域名時的常用手段。然而,當域名被封鎖時,事情就變得複雜了。

三、為什麼301跳轉在域名被封鎖時無效? #

以下是幾個核心原因,解釋了為什麼簡單的301跳轉無法解決問題:

1. GFW的封鎖發生在請求到達伺服器之前 #

GFW的攔截機制通常在網絡層或傳輸層生效,而301跳轉是應用層(HTTP協議)的操作。換言之,當用戶嘗試訪問被封鎖的域名時,GFW可能已透過DNS污染或IP封鎖阻止了請求,根本無法到達伺服器,更遑論執行301跳轉。例如:

  • 若DNS被污染,用戶解析到的IP是錯誤的,無法連接到你的伺服器。
  • 若伺服器IP被封鎖,即便解析正確,數據包也無法到達目標。
    在這種情況下,301跳轉的指令根本沒有機會被觸發。

2. 新域名容易被關聯識別 #

即使你成功透過其他方式(例如手動通知用戶)將流量引導至新域名,GFW仍可能透過多種方式識別新舊域名的關聯性,例如:

  • 伺服器IP相同:若新舊域名指向同一個IP地址,GFW可能迅速將新域名列入黑名單。
  • 跳轉訊號暴露:301跳轉本身會在HTTP回應頭中明確顯示新舊域名的關係,GFW可透過監控此行為快速封禁新域名。
  • 內容一致性:若新域名的內容與舊域名高度相似,也可能觸發GFW的自動檢測機制。

3. DNS緩存與客戶端問題 #

即使伺服器端設置了301跳轉,客戶端(用戶設備)可能因DNS緩存或本地網絡環境的影響,仍然停留在被封鎖的舊域名上。特別是在DNS污染的情況下,用戶甚至無法感知跳轉的存在。

4. GFW的動態封鎖能力 #

GFW並非靜態的封鎖系統,它具備動態學習與適應的能力。若檢測到某個被封鎖的域名透過301跳轉試圖「繞過」封鎖,它可能會主動追蹤跳轉目標,並迅速封禁新域名。這種「追殺」機制讓301跳轉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常見的操作誤區 #

在處理域名被封鎖時,許多站長會陷入以下誤區,導致301跳轉的努力付諸東流:

  • 忽視IP更換:僅更換域名而不更換伺服器IP,GFW仍會根據IP封鎖。
  • 未加密跳轉:使用HTTP而非HTTPS進行301跳轉,跳轉資訊可能被GFW輕易捕獲。
  • 新舊域名關聯明顯:新域名與舊域名在註冊資訊、伺服器配置或內容上過於相似,增加了被關聯封禁的風險。
  • 期待立竿見影:認為設置301跳轉後用戶即可立即訪問,忽略了DNS傳播與GFW的回應時間。

五、如何應對域名被封鎖? #

雖然301跳轉在域名被封鎖時效果有限,但以下策略或許能幫助緩解問題:

  • 更換IP並使用CDN:將網站部署至新的伺服器IP,並透過CDN(內容分發網絡)分擔流量,降低被直接封鎖的風險。
  • 隱藏跳轉關係:避免直接使用301跳轉,可透過前端腳本或臨時通知用戶手動訪問新域名,減少GFW的關聯檢測。
  • 多域名備份:準備多個備用域名,並定期輪換使用,避免單一域名被封導致全站癱瘓。
  • HTTPS加密:全程使用HTTPS,確保跳轉與內容傳輸過程不易被攔截或分析。
  • 去中心化部署:考慮使用分佈式技術(如IPFS)或代理服務(如Cloudflare),分散封鎖壓力。

六、案例分析 #

以某海外資訊網站為例,其域名A被封鎖後,站長設置了301跳轉至新域名B。然而不到一週,B也被封禁。分析發現,原因在於A與B使用了相同的伺服器IP,且跳轉過程未加密,導致GFW快速識別並封鎖。最終,站長更換了伺服器IP,採用CDN加速,並透過社交媒體通知用戶訪問新域名,才暫時恢復正常訪問。

...

什麼是长城防火牆?

前言 #

在全球資訊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網路已成為社會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而網路安全則是確保网络安全是維持這項基礎設施穩定運作的核心要素。作為在網絡安全領域佔據重要地位的「長城防火牆」,憑藉其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創新的解決方案,在保障國家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實施網路監管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將從技術角度深入了解長城防火牆的功能設計、核心技術以及安全策略,以展現這一網絡安全產品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全球範圍內的互聯網內容審核機制因國家和地区而異,各國擁有不同的法律框架、文化背景及技術手段來應對互聯網上的信息傳播問題。GFW並非某個國家或地區獨有的特色,每個國家在网络內容審核方面採取的力度和手段各有不同,反映了各自的文化、法律與社會價值觀。

簡史 #

隨著互聯網用戶的快速增長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國政府逐漸意識到需要加強對信息傳播的管理以維持社會秩序。最初,這種監管主要體現在對有害信息的屏蔽上,如色情、賭博等非法內容的禁令。然而,到了20世紀末及進入21世紀後,隨著網路用戶數量激增,以及互聯網市場開放程度日益提高,GFW的功能也逐漸從單純的内容過濾轉向了全面的技术層面控制。

GFW的形成與演變是一個動態的过程。一開始政府採取一系列技術措施來監控和限制境外互聯網上的危害信息在本國境內傳播。隨著網路應用的發展,尤其是部落格、論壇等互動性強的應用出現,政府加強對互聯網內容的審查力度,并通過封鎖IP地址、域名等方式進行控制。自此,GFW逐漸擴展至多個領域和技术層面,包括但不限於搜索引擎的屏蔽機制、社交平台的信息過濾等。

總體而言,GFW已經成為各國政府實施網路監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保障國家信息安仝的同时,也引發了關於言論自由與互聯網開放性的廣泛討論。儘管其初衷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及社會穩定,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存在諸多爭議和批評聲音,被認為是當今世界最複雜且規模最大的線上審查機制之一。

現狀 #

2006年,一個致力於促進新聞自由的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發佈了一份清單,其中列出了「互聯網敵人」。該組織認定一個國家屬於「互聯網敵人」的理由不止是它們「審查網路新聞和資訊」,還在於它們幾乎都在「系統性地壓制互聯網用戶」。以下便是他們公布的關於「監視互聯網」的國家/地區清單。

  1. 目前的互聯網敵人:

    • 巴林:2012年至今
    • 白俄羅斯:2006年至2008年、2012年至今
    • 中華人民共和國:2008年至今
    • 古巴:2006年至今
    • 埃塞俄比亞:2014年至今
    • 印度:2014年至今
    • 伊朗:2006年至今
    • 朝鮮:2006年至今
    • 巴基斯坦:2014年至今,2020年11月巴基斯坦總理更是授予巴基斯坦電信管理局刪除和屏蔽對政府不利內容的權力
    • 俄羅斯:2014年至今
    • 沙特阿拉伯:2006年至今
    • 苏丹:2014年至今
    • 叙利亞:2006年至今
    • 土庫曼斯坦:2006年至今
    • 阿聯酋:2014年至今
    • 英國:2014年至今
    • 美國:2014年至今
    • 烏茲別克斯坦:2006年至今
    • 越南:2006年至今
  2. 过去的互聯網敵人:

    • 埃及:2006年至2010年(現在置於監視互聯網的國家/地區清單中)
    • 缅甸:2006年至2013年
    • 突尼斯:2006年至2010年(現在置於監視互聯網的國家/地區清單中)
  3. 目前對互聯網進行監控的國家/地區:

    • 澳大利亞:2009年至今
    • 埃及:2011年至今
    • 厄立特里亚:2008年至2009年、2011年至今
    • 法国:2011年至今
    • 哈萨克斯坦:2008年至今
    • 马来西亚:2008-2009, 2011年至現在
    • 南韓:2009年至今
    • 斯里兰卡:2008-2009,2011年至今
    • 泰国:2008年至現在
    • 突尼斯:2011年至現在
    • 土耳其:2010年至今
    • 挪威:自2020年起(僅挪威邊界的元数据被監控)
  4. 过去對互聯網進行監控的國家/地區:

    • 巴林:2008年至2009年、2011年(現今的互聯網敵人)
    • 白俄羅斯:2009年至2011年(現今的互聯網敵人)
    • 印度:2008年至2013年(現今的互聯網敵人)
    • 约旦:2008年
    • 利比亚:2008年、2011年
    • 俄罗斯:2010年至2013年(現今的互聯網敵人)
    • 塔吉克斯坦:2008年
    • 阿联酋:2008年至2013年(現今的互聯網敵人)
    • 委內瑞拉:2011年
    • 也门:2008年至2009年

2006年初版的互聯網敵人名單列出了13個國家/地區。在2006年至2012年期間,其先降到10個,再增加至12個。它在2013年沒有更新。2014年的名單則開始把互聯網監控和審查兩者一起考慮,使之增加到19個。2014年以後它就沒有再更新。

2008年初版的「對互聯網進行監控的國家/地區」列出了10個國家/地區。在2006年至2012年期間,其先增加至16個,再降到11個。2020年則於名單中新增了挪威,使之加到12個。

2013年3月12日,無國界記者推出了《互聯網監控特別報告》(Special report on Internet Surveillance),當中包含了兩個新名單:

...

當一個網址被防火牆擋住時有哪些表現或症狀?

前言 #

由於政治、法律以及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原因,某些國家和地區會對特定網站實施封鎖措施,導致某些域名可能會被「牆」(即無法訪問)。對於網站管理者、企業或個人來說,辨識域名是否被牆以及如何解決相關問題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詳細分析域名被牆的表現或症狀,並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幫助讀者更好地辨識和應對這些問題。

一、 什麼是域名被牆 #

域名被牆是指某個域名在某一區域網絡環境中無法正常訪問的現象。這種現象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政策性封鎖、技術故障、DNS問題等。通常情況下,一旦域名被牆後,使用者將無法通過正常的途徑(如瀏覽器)訪問該域名所指向的網站。

二、域名被牆的表现或症狀 #

域名被牆的表現形式種類繁多,取決於導致被牆的原因以及特定的網路環境。以下是常見的一些症狀:

1. 無法打開網站 #

用戶在輸入正確的網址後,收到了錯誤信息。最直觀的表現是頁面無法加載,提示“無法連接到伺服器”或“該網頁無法訪問”。這種現象通常意味著域名解析出現了問題,或者域名被明確屏蔽。即使多次嘗試訪問該網站,仍然顯示為空白頁面或加載失敗。

2. DNS 解析失敗 #

當域名被牆時,DNS(域名系統)可能無法正確解析域名與IP地址之間的映射關係。用戶可能會收到類似“DNS錯誤”或“無法連接到指定的名字伺服器”的提示。

3. 訪問速度極慢 #

如果只有部分域名被牆或者僅在特定情況下被屏蔽,用戶可能會發現該域名的訪問速度異常緩慢。這種延遲可能是由於網路路徑中的某些節點被限制或阻塞所導致。

4. 錯誤提示頁面 #

在一些情況下,用戶可能會看到特定的錯誤頁面,例如“網站無法顯示”或“連接被重置”。這些錯誤頁面通常是ISP(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或網路運營商在截獲域名時生成的。

5.IP地址直接訪問正常,但域名訪問異常 #

如果域名與某個特定的IP地址綁定,且該IP未被封鎖,用戶可以直接輸入IP地址來訪問網站。然而,若無法通過域名訪問網站,這很可能表示域名已被封鎖。

6.瀏覽器缓存導致的誤判 #

在某些情況下,瀏覽器可能會緩存之前瀏覽過的頁面或錯誤訊息。如果用戶懷疑域名被封鎖,可以嘗試清除瀏覽器的缓存,或切換至無痕模式重新訪問。

7.必須透過VPN或其他代理工具才能訪問 #

若用戶發現只有在使用VPN、翻牆軟體或其他代理工具時,方可正常訪問某域名,那麼很可能是該域名在中国大陸被封鎖。此情況常見於某些境外網站或特定類型之內容。

8.伺服器日誌顯示異常 #

對於站長來說,可透過查看伺服器的存取記錄來判斷域名是否被封鎖。倘若發現有大量的請求遭到拒絶,或返回錯誤碼(如403、502等),則可能是域名被封鎖的跡象。

三、如何排查域名是否被封鎖 #

1. 檢查DNS解析狀態 #

使用在線工具(如nslookup、dig)或命令行工具,檢查域名的DNS解析是否正常。如果解析結果異常或無法返回正確的IP地址,則可能存在問題。

2. 在不同網絡環境下測試訪問情況 #

嘗試在不同的網絡環境下(如切換ISP、使用移動數據網絡等)訪問該域名。如果可以在某些環境中訪問而在其他環境中不行,则可能是域名被封鎖的结果。

3. 檢查瀏覽器和系統設置 #

確保已經清除了瀏覽器緩存,並且操作系統的時間同步正常。有时,時鐘錯誤可能導致DNS解析失敗。

4. 使用線上ping工具測試 #

透過命令行或線上工具執行「ping」指令,測試域名的反應時間。如果延遲極高或无回應,可能是網路路徑中的某個節點被屏蔽。

...